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021-01-15 10:36:40??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既是破解保護與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更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問題。 深刻認識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意義 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蘊含著發展理念的重大變革,又突出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底線要求。 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大都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使用。必須從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抓起,著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偉大復興,站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高度,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關系,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既要考慮資源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堅持節約優先,不斷提高資源本身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需求;更要考慮資源利用涉及的人與自然關系,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為資源開發利用劃定邊界和底線,控制人類向自然無度索取的不合理欲望,限制人們過度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為。 已取得的主要工作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取得重大進展。 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 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加快形成。資源環境管理體制發生重構性重大變革,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有序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頂層設計和總體框架基本形成,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制度開始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快構建。 資源利用水平穩步提升?!笆濉睍r期,全國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256萬畝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實行新的管理方式,2018—2019年全國共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建設用地722.9萬畝,盤活利用閑置建設用地169.7萬畝;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水資源消耗2018年比2015年下降29.8%;海洋生物、能源和海水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持續提升,原油和煤層氣采收率、有色金屬礦產開采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等重要指標顯著提升,礦山規?;s化程度提升,建成綠色礦山953家。 生態產品供給明顯增加。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實施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開展三江源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1處;“十三五”以來天保工程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1687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完成造林3413萬畝,2014—2019年退耕還林還草6683.8萬畝。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面積2610萬畝,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三個五年監測期“雙減少”。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渤海生態修復,已整治修復海岸線220公里、濱海濕地10.5萬畝。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